首页 行业资讯

万华化学NMP一体化装置建成,五环签约印尼合成氨尿素项目,杜邦又出售一项业务……

发布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849 作者: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国内要闻

 

01 万华化学NMP一体化装置建成

近日,万华化学甲胺装置在四川基地一次性开车成功。自此,该公司产能29万吨/年的天然气—乙炔—1,4-丁二醇(BDO)—γ-丁内酯(GBL)—甲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产业链全线贯通,其中NMP产能8万吨/年,成为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一体化装置。

 

02  五环签约印尼合成氨尿素项目

近日,中国化学五环公司与印尼国有化肥集团下辖的巨港化肥厂举行PUSRI-IIIB合成氨尿素项目签约仪式。项目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巨港,项目规模为日产1350吨合成氨、2750吨尿素,合同总金额约6.3亿美元,工期40个月,合同工作范围包括项目管理、专利技术提供、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至性能考核完成。该项目由五环公司与印尼当地工程公司ADHI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执行,五环公司作为联合体的牵头方,负责全部工艺装置及部分公用工程的实施工作。

 

03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即将项目投产

11月14日,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即将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可实现超高压循环注气、油气综合处理、绿色岸电、中控远程操控等多项功能,多项技术突破将填补国内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空白。

 

04  天津绿菱气体南港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近日,天津绿菱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菱气体”)南港研发生产基地在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正式投产。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达到85亩,建有工厂展示厅、中控室、研发中心、分析室、生产车间、原材料仓库等多个功能区以及19条生产线,是集研发、生产、仓储、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研发生产基地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还配备先进的实验、分析设备共计100余台(套),并在生产和研发过程中全面运用信息化控制和管理系统,确保生产基地在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同时,能够持续生产各类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05  锦湖石化业绩持续低迷

近日,锦湖石化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营业利润为842亿韩元,同比下降63.5%。当季销售额为1.50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0.1%;净利润为1037亿韩元,同比下降50.8%。与第二季度相比,销售额下降了4.5%,营业利润下降了22.0%,净利润下降了11.7%。前三季度,锦湖石化营业利润累计为3223亿韩元,同比下降68.8%;销售额累计为4.8064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4.1%;净利润累计为3537亿韩元,同比下降59.4%。

 

国际要闻

 

01  杜邦又出售一项业务

近日,杜邦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将完成此前公布的向TJC LP (“TJC”) 的附属公司出售Delrin®均聚甲醛 (H-POM) 业务80.1%所有权权益的交易,该交易的估值为18亿美元。交易完成后,杜邦将获得约12.8亿美元的税前现金收益,其中包括某些常规交易调整、3.5亿美元的应收票据,并将保留Delrin业务19.9%的非控股普通股权益。杜邦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溥瑞廷(Ed Breen)表示,此次出售完成了杜邦对前交通与材料事业部的退出计划。

 

02  赢创北美生产基地获得ISCC PLUS认证

近日,赢创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的工厂因其在异佛尔酮产品生产中使用可再生丙酮而获得ISCC PLUS认证。莫比尔工厂的认证使赢创首次能够在美国生产和销售基于可再生异佛尔酮的VESTA eCO系列。利用源自工业废物(例如废食用油)的可再生生物循环材料与现有原料相结合制成的丙酮,使赢创能够在市场上提供包含异佛尔酮、异佛尔酮二胺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产品的可再生异佛尔酮平台。通过减少对化石基丙酮的依赖,赢创正在降低自身生产的碳足迹,同时也支持该地区的客户满足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监管需求。

 

03  新加坡拟新建LNG接收站

近日,新加坡表示,将开发建设第二个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并计划于2030年投入运营。新加坡计划将新的LNG接收站建在海上,为此,正在考虑引入安装在海上的浮式储存和汽化装置。新的LNG接收站将由国有的新加坡液化天然气公司负责开发。现有的LNG接收站由该公司运营。据称,新的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为500万吨,其规模约为现有接收站960万吨的一半多。新的LNG接收站计划通过海上浮式储存和汽化装置,以便更容易移动和灵活操作。

 

04  韩国研发出固体电池新材料

据外媒近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一代全固体电池用氯化物电解质材料。据悉,该团队首次证明了三方晶系氯化物固体电解质结构内,金属离子的组成和配置会对锂离子的导电性产生影响,并开发出新一代锆离子氯化物固体电解质。目前,相关论文已刊登在《科学》杂志,业内人士表示,该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发氯化物固体电池打开了大门,新材料商用后将可以延长固体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部分引用图片、表格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及图片、字体等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